城投聚光灯:从政策表述看化债变迁

最新信息

城投聚光灯:从政策表述看化债变迁
2023-07-27 15:34:00
2023年初,中央确定债务化解基调后,债务问题始终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,而此次7月政治局会议则再次延续化债基调,提出“一揽子化债方案”的表述,债务化解工作已“箭在弦上”。追根溯源,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下滑、债务规模快速积累才是债务问题被关注的根本原因。基于此,我们将以城投年报为切入点,拆解地方融资平台的资产质量和债务情况,辩证剖析当前地方债务问题,自上而下提出两类潜在的化债举措,并最终落实到城投配置策略。
  ▍地方政府化债工作的推进不是“选择题”而是“必答题”。
  2023年7月24日,政治局会议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方面提出“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,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”,延续了年初所定的化债基调,化债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已经不是“选择题”而是“必答题”。
  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缘何备受关注?
  一方面,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不匹配的现象长期靠土地财政所弥补,而地产政策收紧后使得土拍市场遇冷,拖累地方财政收入,财政压力上升。另一方面,2008年“四万亿”刺激政策实施后,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开始快速积累。根据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数据,截至2023年一季度,地方政府部门杠杆率也抬升历史高点,明显高于中央政府部门杠杆率。地方财政偏紧的背景下,叠加债务置换工作四年周期已至,市场对于债务问题的关注度由此抬升。
  ▍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发声和表态主导市场两轮讨论高潮。
  2023年以来市场对于债务问题的关注可分为两个阶段,第一阶段:2023年2月《求是》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的一部分《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》,奠定了化债基调,且不同省市也在其2023年预算报告中对隐债管控着墨较多,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引起了第一波热议。第二阶段:2023年5月中下旬,部分资质偏弱地区债务问题有所发酵,此后新华社刊发《如何看待当前地方财政运行态势》一文,表达出对地方债务问题的高度重视,随后地方政府的纷纷表态也使市场开启第二轮热议。
  ▍城投平台有息债务结构有所调整。
  在隐性债务控增化存的背景下,2022年城投平台有息债务规模增速继续下滑,根据城投公司年报披露数据,同比增速下降至11%。从结构上看,根据我们所梳理的2204家城投平台的2022年年报数据,有息债务中银行贷款占比有所抬升,而应付债券规模占比下降,且为应对逐渐抬升的偿债压力,银行贷款呈现短期化特征。分地区看,存量债务规模大的地区债务增速也较快,债务扩张呈现头部效应,也反映出弱资质地区融资难度增加。
  ▍隐债规模的测算有参考价值,但实际意义相对有限。
  首先,隐性债务认定较为复杂,城投公司与地方政府的关联度也因个体而异,城投债务与隐性债务间不能划上等号。更何况,城投融资渠道多样,部分平台未曾披露年报,以城投为切入点计算隐债规模存一定误差。其次,对于隐债规模的测算通常基于测算者自身假设,主观因素较强,使得境内外不同测算者的测算结果方差较大。对于债务问题,细究具体规模意义有限,投资者也不应在嘈杂的市场迷失方向,我们坚信国家对债务化解具备足够的政策工具箱。
  ▍由点及面推动降低核心成本、存量债务展期、适度债务置换甚至个别债务重组料将是大势所趋。
  债务化解的具体方式可分为两类主流方案:继续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,在隐债化解的关键窗口期,建制县隐债化解试点有进一步扩容的可能性,因此有望重启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,也可释放中央的维稳信号;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以及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协商化债,借助外力缓解集中偿债压力,为远期的平稳发展腾挪宝贵时间。
  ▍以守为攻,把握城投机遇。
  随着未来各地方化债工作的进一步铺开,城投市场参与价值提升。当然,也需要防范市场情绪波动导致的不确定性,尤其警惕部分资质偏弱地区的舆情过度发酵,进而对地区内债券估值产生扰动的可能,因此建议采取以守为攻的策略,关注稳定区域的城投配置机会。
  ▍风险因素:
  宏观经济修复进度不及预期;监管政策超预期收紧;信用风险事件频发等。
  (明明为中信证券首席FICC分析师)
(文章来源:第一财经)
免责申明: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,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。

城投聚光灯:从政策表述看化债变迁

sitemap.xml sitemap2.xml sitemap3.xml sitemap4.xml